宫腔粘连是由于刮宫时导致宫颈管黏膜或子宫内膜基底层、肌层损伤,局部创面形成而致黏连,首次在1948年被提出。Asherman在临床上发现很多女性妊娠后宫腔内粘连往往会导致月经紊乱、周期性盆腔痛、生育力下降如:反复妊娠丢失等,并将这种综合征命名为“Asherman综合征”。

宫腔粘连

  (图一 正常宫腔(左图)与Asherman综合征宫腔(右图)示意图)

  在临床上常常把“Asherman综合征”和“宫腔粘连”混淆在一起使用,但其实宫腔粘连的概念更为广泛,它可以是发生在女性生命的任何时期,而Asherman综合征往往是指发生在妊娠过程中的宫腔粘连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理解这点有利于我们将临床上目的性宫腔粘连区分开来,例如宫腔内异常出血往往就需要进行内膜消融诱导宫腔粘连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目的性宫腔粘连和无症状宫腔粘连其实是不需要治疗的,这与Asherman综合征是有区别的。

  任何导致内膜损伤的因素都有可能引起宫腔粘连的发生与发展。目前较常见的病因是流产后刮宫导致内膜基底层损伤并演变成为宫腔粘连。怀孕其实是导致宫腔粘连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项数据表示67%的女性行刮宫术后会导致宫腔粘连的发生,还有22%的女性是因为产后出血引起的,未怀孕女性的宫腔发生损伤后引发宫腔粘连的风险其实是比较低的。

  手术的次数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也有很大的相关性,由于流产反复进行刮宫术的患者患有宫腔粘连的风险高达39%,而宫腔粘连往往又会引起反复流产,这仿佛就是一个恶性循环。除此之外,研究学者也认为感染也是导致宫腔粘连的风险因素之一。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宫腔粘连的手段主要包括宫腔镜、子宫输卵管X线摄影术、经阴道超声以及磁共振成像等。宫腔粘连并不是一种危害生命健康的疾病,很多患者其实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临床治疗宫腔粘连主要是针对具有盆腔痛、月经紊乱以及反复流产等症状的患者。

  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的方式分离粘连处的内膜基底层,先恢复宫腔正常的体积和形状,其次通过药物对相应的并发症进行辅助治疗。


 

  (图二 宫腔镜下所见的宫腔粘连)

  (图三 宫腔粘连治疗前后对比图【左图为治疗前,右图为治疗后】)

  即使如此,但也无法保证宫腔粘连不会复发,因此需要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通过使用避孕药或者药流的方式减少器具对于怀孕后子宫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