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本中心子宫内膜检测项目及治疗方案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对于检测时间有很多的疑惑。有些患者问“医生,我那天正好有事,能不能提前或者推后两天来检查呢?”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子宫内膜的生理发展过程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在正常月经周期中,由于卵巢产生雌激素的作用,子宫内膜发生许多生理性变化,一般而言,一次月经周期为28天,在出血初始日为月经周期的第一天,直到下一次行经,包括三个时相:月经期(menstrualphase),增生期(proliferationphase)及分泌期(secretory phase)。

  一、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日,为子宫内膜功能层崩解脱落期,是孕激素和雌激素撤退的结果。内膜组织坏死、剥脱,与血液相混排出,形成月经。

  二、子宫内膜增生期是排卵前子宫内膜的再生阶段。促滤泡成熟激素(FSH)水平的增高促进卵泡的发育,卵泡分泌的雌孕激素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该时期一般在行经结束后第5天开始,部分在月经期的2~4天就开始增生,中间有重叠,持续至第14天。增生期约为7~20天,每位妇女的经期持续时间不同主要在于增生期长短的不同。组织学上表现为腺体上皮呈柱状,细胞核假复层,染色质深,可见数目不等的小核仁。增生期又被细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子宫内膜

  增生早期(月经周期第5~7天),特点为表面内膜薄,腺体稀疏、窄而直,细胞核轻度复层。

  增生中期(月经周期第8~10天),腺体轻度弯曲,表面上皮呈柱状,间质水肿,间质及表面上皮内均可见核分裂。

  增生晚期(月经周期第11~14天),腺体弯曲,表面内膜呈波浪状,间质及上皮内可见大量核分裂,间质水肿消失。

  三、分泌期子宫内膜。女性一般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也就是增殖期结束后进行排卵,之后进入分泌期。但是,排卵时间可能存在前后2天的差异。如果在第14天前后有约2天的差异,应视为正常。此时期孕激素与雌激素拮抗,其增生效应影响子宫内膜,将内膜转换至分泌型。内膜腺体细胞为孕激素的靶细胞,形态随孕激素水平的变化而每天不同。分泌期子宫内膜又可细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分泌期早期(月经周期第15~18天):内膜厚度为4~5mm,腺体出现核空泡,当出现>50%的腺体有核下空泡时,提示排卵。间质局部水肿。

  2、分泌期中期(月经周期第19~23天):厚度达4~6mm,腺体表现为管腔内少量分泌物,但没有核下空泡。间质水肿明显,间质细胞呈裸核状,螺旋小动脉明显可见。

  3、分泌期晚期(月经周期第24~27天):厚度达6~8mm,腺体呈“锯齿”状或“羊齿蕨类植物”状。间质从致密到松散,“小动脉珠”可见。前蜕膜细胞及蜕膜反应由小至大,淋巴细胞及颗粒细胞浸润增多,提示月经前改变。

  4、月经期前(月经周期第27~28天):腺体子宫内膜呈溶解状,致密层开始从局灶至广泛坏死,进而延及腺体层,海绵层的“锯齿”状腺体呈现广泛萎缩。间质为白细胞浸润,开始溶解。

  以上为女性的正常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其中,黄体中期,即分泌中期的第20~23天被公认为种植窗期,在排卵后的第6天开始,持续2~4天,又称为着床窗期(window of implantation, WOI),此时期代表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达到最高,是子宫内膜允许胚胎着床的短而关键的时期,在种植窗期开放前后胚胎均不能很好地种植,而此时的子宫内膜中的各种免疫细胞、因子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所以对于不孕不育的患者在此时期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有利于更准确的了解其子宫内膜的免疫微环境,对症治疗,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