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维生素D,大家都不陌生。因为补钙的时候,会辅以维生素D来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D是一种类固醇衍生物,属于脂溶性的维生素。

  动物的肝脏、鱼油以及蛋黄中富含维生素D3(胆钙化醇);而植物中含有的是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但含量极少。

  经典研究显示,维生素D可以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影响骨组织的钙代谢,从而维持血钙和血磷的正常水平,促进骨和牙的钙化。当缺乏维生素D时,儿童可患佝偻病,成人可发生软骨病。

维生素D

  而目前国际前沿研究以及大量的临床试验发现维生素D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比如:

  1、 维生素D可以降低常见癌症的发生率,如乳腺癌,结肠癌、肺癌等。

  2、 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压和感染性疾病等。

  3、 维生素D调节胎盘的发育和功能,研究表明孕妇维持较好的维生素D水平可以预防如流产、先兆子痫和早产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4、 胎儿及婴幼儿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可降低1型糖尿病、哮喘和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

  5、 对于男性,维生素D水平与精子活力之间呈正相关。

  总的来说,维生素D缺乏的预防及治疗是针对所有人群的,而孕妇更是维生素D缺乏的敏感人群。

  那么,人体是怎样邂逅维生素D的呢?它们之间究竟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首先,人体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维生素D的“正身”,而是它的“前世”——维生素D3原(又称为7-脱氧胆固醇)。从名字就可以看出,维生素D3的“前世”来自胆固醇家族,它安家于人体皮下(人体皮下储存有从胆固醇生成的7-脱氧胆固醇)。“前世”喜晒,因为晒后它就来到了“今生”。(7-脱氧胆固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转变成维生素D3)。之后“今生”便开始了它的旅程。

维生素D

  它最先打卡的地方是血液,在这里它找到了它的真爱——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成功“脱单”,从此开启双人游模式。

  在它们游至肝脏(微粒体)时,维生素D3遇到了它的第一次“天劫”——25-羟化酶,经受“天劫”之后,维生素D3被羟化为25-羟维生素D3。25-羟维生素D3是血浆和肝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然而,传奇的人生往往不止一次“天劫”。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中,25-羟维生素D3遇上了第二次“天劫”——1α-羟化酶,然后被羟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3,成功化身“能力者”(1,25-二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3的主要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3作为激素,与DBP结合,经血液运输至靶细胞发挥其对钙磷代谢的调节。)

  事实上,肾小管上皮细胞还存在另一个“天劫”——24-羟化酶,但是这个“天劫”貌似是用来凑数的,因为经历这个“天劫”是无法化身“能力者”的(25-羟维生素D3被24-羟化酶羟化生成的是无活性的24,25-二羟维生素D3)。

维生素D

  1,25-二羟维生素D3作为“能力者”,它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队友”。(1,25-二羟维生素D3通过诱导24-羟化酶和阻遏1α-羟化酶的生物合成来控制其自身的合成。)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补充维生素D呢?

  开篇有提到维生素D存在于动物肝脏、鱼油、蛋黄等食物中,然而,膳食补充的维生素D仅占人体所需的10%-20%,而80%以上来源于紫外线照射,是不是很意外。

  值得一提的是,口服补充维生素D 需要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检测维生素D水平,避免补充不足或补充过量导致维生素D中毒。

免疫

  故事说完了,有组队去晒太阳的吗?不带防晒那种。

       推荐阅读:试管婴儿中的英文代表什么?深圳中山专家汇集答复